基层反映网红过度营销折射风险亟待引导规范
近年来,网红直播飞速发展,用户规模快速增长。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在线直播行业用户规模达5.04亿人,增长率为10.6%,2020年用户规模预计达5.26亿人。一些大型网络直播平台高峰时段部分直播室粉丝数可达数百万人。疫情期间较多行业从业人员收入受影响,但很多主播过度营销充斥视野,利用晒收入的手段吸引眼球,折射出网红直播文化对文化自信的三点冲击,引发“文化降级”风险。
一是准入门槛较低且收入较高。网红行业准入门槛较低,无专业学历及背景要求,无需通过资质考试,接近零成本,素质良莠不齐。只要不违法违规,对内容不做要求。为吸引流量、获取曝光度,甚至有部分主播无视底线,以出格的言论和行为“一夜成名”,收入大大超过普通工作者,尤其是超过一些知名科研工作者、主流媒体从业者,引发社会“学习是为了什么”的质疑,产生负面影响。
二是直播内容庸俗化且回报丰厚。目前大部分网红内容雷同、庸俗,缺少文化内涵,缺乏真正创新,直播市场充斥着大量的“土味视频”、“社会摇”等低端文化复制品,满足网络受众的猎奇心理。但因受到粉丝追捧,粉丝慷慨打赏,回报丰厚。拥有稳定的粉丝群体后,部分主播甚至“华丽转型”,被包装成为产品代言人或明星,低风险、回报高、名气高导致主播行业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追求的职业。
三是“低智化”粉丝较多且政策体系不健全。网红盈利模式取决于“粉丝经济”,吸引粉丝越多,主播盈利越多。但新华视点一项调研表明,一方面,观看网红相关的用户快速增长,另一方面,用户逐渐年轻化,数据显示,超六成观看直播的用户来自三线及以下城市,近七成用户不到30岁,甚至大部分用户是判断力不高的初中生、小学生,部分“低智”粉丝通过盗刷家长银行卡对自己喜欢的主播进行巨额打赏。疫情期间,山西大同一名护士在一线抗“疫”,10岁儿子上网课时不断向一主播刷礼物,3天时间把家中10万积蓄挥霍殆尽。家长事后向平台申诉,被平台以“没有证据证明属未成年人打赏”为由,拒绝返还打赏金额。政策体系不健全导致网络直播平台“钻空子”,盈利简单又无风险。
对此建议:
一是针对性开展“网红”营销。作为网络营销的新兴手段,“网红”不仅是品牌的代言人,同时也是企业营销的重要媒介,直接关乎着企业营销质量。所以需要针对性开展“网红”营销,树立“网红”形象、打造内涵显得十分重要。当今互联网产业逐渐朝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网红”更加贴近群众,所以更有吸引力。如今,“网红”已经成为一种职业,这就需要结合渠道专门培养,让“网红”具有商品代言人和营销媒介双重身份,并且根据企业需求树立风格,培养内涵。在新媒体时代,“网红”营销为品牌推广提供了新的平台,所以针对性利用“网红”展开营销十分重要。
二是提高“网红”营销内容质量。“网红”营销已经逐渐走向了正规,必须要注重品牌文化和网络文化的结合,不断提高产品营销质量,提高营销效果,拓宽销售群体。在新媒体时代下,“网红”可以被广大群众所认知,不仅与“网红”自身的因素有关,同时也和网友文化创造精神有着直接关系。想要将“网红”品牌变现,需要不断提升个人影响力,丰富“网红”营销内容,提高“网红”营销质量,确保“网红”经济可持续发展。
三是自主打造“网红”。自主打造的“网红”不仅仅是指人,还包括产品“网红”,想要提高产品营销力,还需要提高产品知名度,可以让产品成为“网红”,比如在疫情期间滞销的各种农产品,但是产品“网红”需要保证自身的质量和特点,这样才能够受到广大消费群体的关注,从而一传十、十传百。在新媒体环境下,“网红”产品并不算少数。“吃货”界的“网红”——“三只松鼠”,最初是以松鼠喜爱的坚果产品进行网络营销,所推出的零食礼盒广受广大消费者喜爱,让“三只松鼠”成为了“网红”,并且逐渐衍生出其他的零食产品,包括牛肉干、肉松饼等等,类似“三只松鼠”的还有良品铺子等,这些都是“网红”营销模式下的佼佼者,并且都已经取得了成功。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