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伶祥春”为你整理了这篇科技局业务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今年以来,科技局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安排,深入实施“创新诸城”建设战略,持续落实“575”创新计划,县域科技创新活力持续增强。截止目前,柔性引进高层次创新型人才128人;培育转化重大科技成果13项;入库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7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达到14.9亿元,估算占生产总值比重在2.34%左右;新增省级以上创新平台6家;“海燕空间”被评为国家级众创空间,实现了诸城市国家级众创空间的新突破。我局被省科技厅、省人社厅联合表彰为山东省科技管理系统先进集体。
一是高新技术产业实现迅猛发展。实施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三年行动计划,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领军企业梯次培育体系。疫情期间,充分利用科技云课堂、互联网手段、信息系统服务平台等多次组织企业开展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培训。梳理新旭东、世纪晨光、汉通奥特等40余家企业进行重点培育,共上报高新技术企业37家,目前已公示14家,其余正在进行专家评审。着力将普惠型政策落实到各类科技企业,推动更多符合条件的企业“应评尽评”,目前已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73家。1-10月份,上报高新技术产业累计产值483亿元,占全市总产值比重达到56.75%,比去年同期提高8.47个百分点。
二是企业研发投入强度有了显著提升。政策宣传“零距离”,印发《科技创新政策实用手册》300余份,组织开展了10余次创新政策解读、培训会议,引导企业重视科技创新、加大研发投入。对创新项目进行摸底筛选,形成科技项目储备数据库,进行“包靠式”全方位服务。支持疫情防控应急科研攻关,引导正泰希尔对“超高效防护功能型负压救护车”项目进行研发,并获得潍坊科技专项立项。114户企业享受到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优惠政策,实现减免税款10330.85万元。
三是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取得明显成效。依托中科院综合科技优势加快建设中科院山东综合技术转化中心诸城分中心,健全技术转移工作网络,建立企业技术需求和高校院所技术成果数据库,做好科技成果的筛选、评估、推介,及时开展科技成果供给信息发布。鼓励企业联合高校院所申报省市科技进步奖,进行成果转移转化,泰诺药业获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发展一批机制灵活、面向市场的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培育职业化成果转化人才队伍,推进成果转化服务活动的社会化、产业化。鼓励引导企业以直接购买、委托研发、联合攻关、作价入股等形式实现高技术成果的转移转化。
四是科研院所合作平台推进持续发力。进一步梳理摸清企业技术、人才、成果需求,带问题带需求精准对接高校院所,促成优质科技资源的有序流动与互利共享。面对疫情影响,积极应对,适时调整工作思路,引导帮助企业运用网络平台开展院校、人才双向沟通,保证“双招双引”工作不停歇。建立了镇街园区招院引所周调度制度,确定重点,精准包靠推进,确保高校院所分支机构的设立从项目确立、协议签订、成效发挥都规范到位。今年以来,共开展对接中科院、青岛高校等产学研活动38次,对接高层次人才324人截止目前各镇街园区新引进科研院所合作平台项目34个,1-10月份,共认定潍坊院所合作项目11个。
五是高端技术人才引进再创新高。聚焦我市重点产业,瞄准顶尖人才富集的地区,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管用”,引进急需紧缺的高层次创新人才。成立高端人才招引小组,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分管负责人和业务科长为成员,分成四个小组,梳理重点镇街、重点企业进行专人包靠,精准研判人选情况指导企业整理上报材料。1-9月份,潍坊认定高端技术人才128人,认定权重居潍坊各县市区首位。组织得利斯、信得科技等6家申报今年的泰山产业领军人才,迈赫入围泰山产业领军人才人选。
六是强化高端创新平台建设,着力推动创新平台提质增效。以国家、省创新平台体系调整为契机,按照新建一批、重组一批、提升一批的思路,重塑我市创新平台体系。将创新平台目标责任数、工作标准、完成时限细化量化,实行月调度月通报。截止目前,获批国家众创空间1家(海燕众创空间)、院士工作站1家(潍源塑业引进俄罗斯科学院乔治·科诺诺夫院士)、省工程实验室1家(迈赫)、省级专家服务基地1家(山东信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齐鲁技能大师特色工作站1家(普兰尼奥)、省企业技术中心1家(艾泰克),完成任务目标。重点推动得利斯、大业、兴贸玉米、贝特尔等分别牵头与浙江大学、山东大学、江南大学、艾伯塔环境技术研究院等高校院所共建“政产学研金服用”创新创业共同体。
七是积极融入青岛实现协同创新。抓住机遇,积极融入以青岛,对照我市实际和青岛地区先进经验,细化了对接青岛人才招引工作方案,积极组织企业参加青岛各类成果发布、人才对接活动。推荐巴西工程院萧小月院士与我市企业签约,锦利程与山大环境工程学院签署协议共建创新平台。今年以来,组织旭日东、佳士博、青朴园等20多家企业与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青岛理工大学等驻青高校院所对接,在我市设立青岛农业大学调理食品研究所、山东大学环境工程学院环保研究所等分支机构12家,为我市企业引进人才项目,初步形成对接青岛“诸城现象”。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