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分析
1.试题分析,内容、题量、难易度等;
本次考试试卷为150分,100分钟。试卷结构为四部分古诗文,现代文、综合运用以及作文组成,共24个小题。
本次考试题目难度适中,个别题目出于中考前选拔优秀的考虑,得分点较细,难度较大。
2.答题总体情况、得失分情况及学生答题失分典型分析。
本次考试5首古诗中的默写得分率极低,默写虽为重点考试篇目篇目和文言文的重点句子,但由于初三背诵量大,学生对诗文的巩固时间又不充分,平时不肯多下工夫,造成失分重灾区。此外对学生了解还欠缺,比如八下的内容《虽有佳肴》为疫情后的教学内容,学生效率低,复习反而要作为重点,强化落实,但由于时间关系,未能巩固到位,得分率低。另外失分为谐音错误,学生“游子意”默写成“有此意”“由子意”都说明学生并未理解诗歌内容导致的。这届学生基础实在太过薄弱。
课内古诗文理解第6、7两题得分率比较高,复习较到位。
但第6题,竟然把苏轼穿越到唐朝,或者作者杜甫,刘禹锡的还存在,说明这部分学生上课效率极低,常识类的知识点依旧空白。
第7题的采分点“但”“耳”“如吾两人”倒装,学生基本答到,但是“耳”“罢了”这一意项丢分的也有一部分。因为是语气词,学生平时还是比较忽略的。
第9题为考试的重点,平时强调到位,但要从文章中选择照应词语,对于中等偏下的学生来说是难点,”“月”“醉”都成为他们瞎填的理由,实际上诗歌的主旨都不理解才是真正的答不出题的原因。
此次课外文言文是一篇短小的人物传记,总体情况良好。
第10题是对“得”“余”一词多义的考查。“余”与“许”的意思相近,部分学生混淆两义,于是造成失误。“余”强调的是多,而“许”只是左右,约数。属于近义却不相同。
第12题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学生不能抓住故事的主要情节进行分析,强调的是“孝”和“义”两方面内容。学生的答题太过于宽泛,“节约”“勤劳”都成为备选。“义”的理解也存在差异,学生把“礼”的部分也放入义中,形成错误。另外“行乞”这一行为对人物形象有作用,但学生概括内容将其抛弃的居多,只涉及到赚钱或省钱的相关内容,导致这点答不到位。
现代文一为议论文选段共18分。涉及到标点,词语,论证思路等方面题型,中规中矩。
第13题是“引号”的作用,部分学生对其作用缺乏积累失分,甚至理解为强调的,平时教学还应顾及这部分不理解的学生。
第14题考的是词语的对应关系,其实在后文中已有句子与之对应,联系上下文才是答题的方法,可部分学生答题盲目,缺乏答题的方法。
第15题论证思路题型,第3段的概括需要联系全段内容,抓住关键句子“在此基础上”“这样”“还”等引导词就能梳理到位,本段是讲述的是三本书之内的内在关系。但学生仅是抓住单一的句子,概括为书的作用则答案不够完成,这题失分严重。
第16题,涉及到论证方法,论证思路整理,需要联系4,5,6三段的内容来答题才是最完美的答案。可学生大多就段论段,且概括不能到位,大多学生泛泛而谈段落的内容,把论点写出已经不错了,至于论据概括的很少很少,更不用说段与段之间的内在关联。
现代文二为记叙文,涉及字词积累,语言,内容理解,论述题。
第17题,失分极高,“废”“费”平时就经常写错别字,学生根本找不出来,由此可见这届学生基础知识极弱,课外的积累量也很低。
第18题考察的是语言的表现力,学生答题可从修辞,句式,词性等方面去分析句子,范围大,得分点多,失分算是少的,但是学生不能从对人物的作用和作者的情感方面去解析答案,因此或多或少都要被扣一到两分,这也是区别优秀和中等的分水岭。
第19题,学生看文章较为粗略,不能在文章中找到关键的句子并分析句子的差别导致失分。文中未谈到造檀皮纸的速度快。
第20题,这题的答案多样化,无论从伞骨还是从材质,刷油的次数都可以得到分数,但学生却偏偏反其道而行之,从两个人物下手答题,理解相当抽象。而第三空中应该从文中延伸的情感,技艺传承的内容需要安度概括的,反而被学生落到实处,写到了雨伞用在何处。学生的思维很让人费解啊!
第21题属于是论述题,送分题。但对于中等生以下的学生,尤其是分析能力欠的来说,就变成大难题,找不到写保护传统文化的理由,连两个句子都写不出来的居多。对于这类学生来说,除了游戏,文化对他们是一片空白。知识面狭窄,又不知道如何扩充文句,这也需要指导到位。
综合运用题为筛选及理解材料题,难度不大,但部分学生连题目都不细看,瞎选。难度较大的是23题,AD选项相似。区别在于有没有根除两字,从常规上说,“根除”从实际情况来分析是很难做到的,因此用排除法较为合适。
第24题依然是送分题。但学生既习惯于语言暴力,又不懂得用标语的形式写句,语言既不雅还不简洁,导致失分。
第二题是修改病句题,平时不怎么训练,学生对这种类型题还很陌生,平时说话也不注意语病,因此得分率不高。
作文部分题目是《迎风而上》。本次作文,个人理解难度不大,且有解题内容,只要抓住顺势而为,逆风对抗的象征来写,基本就不会失太多分。但大部分学生生活圈狭窄,内容相似的套题作文很多,不是写考试失败就是疫情内容。且在试卷中大量的与风无关的内容居多。学生生活阅历无法改变,但生活中的困难是很多的,学生不懂得观察生活,不能将生活的点滴转化为自己的感悟是重点。另外,在语言表达,写作技巧以及结构安排的方面还存在欠缺所以整体作文水平不高。
从这次考试中我们看到了以下几个问题。
(一) 学生基础知识薄弱,积累量过少,教学工作任重道远。
(二) 文言文知识积累不牢固,对篇章内容理解肤浅。
(三) 答题方法还未训练到位。
(四)作文素材少,文采还需要多加修炼。
三、今后的实施策略与步骤
(一)培兴趣,养习惯,促动力。
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尤其是后进生的学习动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一是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思维状态,二是课外学生能主动读书、主动积累,完成作业和扩展学习。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二)抓牢基础
首先,本次考试中,识字和积累部分失分率最高,说明学生掌握得不好。对此我们有所松懈,必须继续重视识字和积累,经典篇目重点句子的反复默写,争取基础知识上做到少扣分不扣分。
(三)加强阅读教学,立足于课堂培养阅读能力
阅读部分历来失分严重,本次考试也不例外。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立足课堂,立足文本,并通过靠一二模试卷的阅读短文的练习来适当补充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1、改进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给足学生品读文本的时间,教给学生有效的读书方法。
2、要培养学生的提高阅读能力,一是整体把握课文思想内容的能力,二是体会重视词句含义的能力,三是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四是自己提问题自己回答问题的能力。
3、精读课的教学,老师要根据试题特点指点学习方法;略读课的教学,老师要更放手,让学生运用精读课学到的方法自主学习。
(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1、教学要在文从字顺上即“通顺”上下功夫,面上的要求,绝大多数同学要达到的要求是“不少于600字的文从字顺的作文”,“通顺”,即要按一定的顺序写,围绕一个意思写,句子没有明显的毛病。重点还是写好记实文,要能表达自己的感受。
2、以课堂教学为载体,从课文中寻范本,让学生多写多练,重视对文章的修改,强调面批,另外从作文态度上入手,克服学生的畏难的情绪,端正学生对写作的态度。
3、需要多给学生看优秀作文,对于作文写得好的学生,要多鼓励他们进行创作。对于作文,需要在日后的课堂中多做指导。多做读书笔记,平时多写随笔,将情感记录下来。多积累写作素材。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