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生打造五彩梦想课程
——常山区惠景小学学年课程计划
一、背景分析
1.办学基础
常山区惠景小学作为常山地区最年轻的公办小学,创建于2014年,学校占地面积21200平方米,建筑面积11415平方米。现拥21个教学班,862名学生。在编教职工62名,其中专任教师59名,本科及以上学历(含研究生3人)59人,占100 %。中学高级教师3人,区级骨干教师3人,占5.08 %;二级教师41人,占69.49%;教师队伍平均年龄29.3岁。基于现代教育教学的新要求,学校建设充分体现了人性化和当前教育的需求。安全体验教室、图书馆、体育馆、录播室、资源教室、创新实验室等设施,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条件。
学校2014-2018学年由徐汇区东二小学承办。创建之初学校就确立了“以人为本,多元发展,成就梦想”的办学理念,现在惠景进入创办的第六年,学校围绕学年关键词“传承”,继续推动两校合作,传承优秀经验,深化精益管理,打造魅力惠景,努力构建“五彩梦想”课程体系。我们认为:“梦想”是国家课程标准丰富内涵的浓缩,既是标准,又是现实,更是理想;“五彩”则强调课程从内容到形式的多元性,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成长。“五彩梦想”课程的涵义指向的是为了学生现阶段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以学生的视角设计的课程, 且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孩子追逐梦想的勇气、实现梦想的品质。立足现在,不断努力充实自己,把一个个“小我”的梦想汇聚到一起,完善自我,成就梦想。
近年来,学校先后获得上海市平安单位、上海市健康城市建设优秀健康单位、上海市无烟单位、常山区文明单位、常山区艺术教育先进集体、常山区体育教育先进集体、常山区垃圾分类示范校等荣誉称号。学校的跆拳道、桥牌、船模等特色社团的建设初见成效,有一定的区域影响力。
2.办学优势
(1)教师队伍活力四射
学校教师队伍平均年龄29.3岁,年轻有朝气,有活力,接受能力强,学习能力强,可塑性强;学校59位教师中,有中学高级职称教师3人,充分引领教师们的课题研究、教育教学等方方面面,精准指导,把握方向;依托青年教师“杨帆”研习社,交流研讨,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
(2)课程实施特色初显
学校经过五年的自下而上制度建设、梳理、改进、完善,教学管理的规范化初见成效;确立了“五彩”课程目标,初步搭建了学校“五彩”课程框架。每一学年学年,学校依据课程计划,通过学科主题教研活动展示,教学月主题研究课、区级教学实践研讨课等听评课活动,引导教师关注课堂教学目标一教学-评价-致性的研究,加强对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和业务指导,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同时,在“以人为本、多元发展、成就梦想”的办学理念引领下,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也收获得了多项荣誉。
3.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师专业素养需要进一步提高
在我校这支年轻的教师队伍中,职初期教师占了全体教师的大部分,与教育“零”关联度的教师占到了49%;成熟型教师不多,且来自于各个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结构还不尽合理,作为新办仅五年多的学校,教师数量在不断增加,整合的任务较重,职初期教师的课程观念需要进一步加强,专业素养需要进一步提高,整个教师队伍的建设与发展仍然是学校发展的长期任务。一个“新”字持续考量着学校,无论是制度建设、教育教学规范建立、还是教师与学校的磨合度、岗位的适应度等,都需要用加快消化速度。
为了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满足学生发展及学校持续发展的需要,教师个体主观能动性需要激发,教师专业发展意识需要唤醒,教师“育德”的意识和能力需要提升。尤其是尽快提升青年教师的专业素养,更成为提升学校综合办学品质的重中之重。
(2)课程实施效益需要进一步提升
在课程常态化实施过程中,虽然已经梳理制定了备课、上课、辅导、批改、考核等教学五环节的制度要求,并出台了一些考评方法,但整体上常态课堂的质量还不容乐观。研究课堂,加强日常听评课管理,从而提高全体教师的课堂效益成了学校发展的核心工作。针对学校“两个年轻”的特点,本学年在教育教学各项制度的精细化梳理、落实上,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上,为培养“爱学习、会选择、乐合作、有特长、善创新”的学生将继续前行。
(3)学生特点研究需要进一步加强
学校地处常山新城区,由于地理位置较偏;家长教育背景差异大,在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上参差不齐。教师对学生的研究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以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综上所述,作为一所新办学校,制约学校进一步发展的因素较多,可发展的空间还很大。
二、课程设置
1.课程目标
学校从“以人为本,多元发展,成就梦想”的办学目标出发,关注孩子在校学习生活的每一天,紧紧依托三类课程,抓实三条主线,建构个性鲜明而又体现时代特征的学校课程体系,最终实现学校教育的积极持续和协调发展,为每一个孩子提供充分的、基本均衡的教育机会和高品质的教育服务。
(1)课程建设目标
以“五彩梦想”课程的核心理念为指导,发掘、梳理和整合校内外优质教育资源,丰富学校课程资源;从学生个体的差异出发,为每一个孩子提供丰富的学习经历,探索并形成与“梦想课程”教育相匹配的学校课程体系。
(2)学生培养目标
依托三类课程,抓实三条主线,以良好习惯培养为基础,培育勤奋的孩子;以积极品质养成为关键,培育乐学的孩子;以潜能开发为重点,培育善思、发展的孩子。并努力从学生视角出发,致力于发挥国家课程整体育人功能的校本化探索,让孩子在和谐校园中培养兴趣,张扬个性,综合素养得到全面发展,真正做到“爱学习、会选择、乐合作、有特长、善创新”!
(3)教师发展目标
通过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有效提升教师的课程主体意识和课程执行力,打造一支符合课程实施要求的高素质教育团队。
2.课程设计原则
(1)儿童性原则
课程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评价方式均从儿童年龄、身心发展规律出发,构建适合儿童成长的课程框架。
(2)发展性原则
学校课程设计立足于学校办学理念所需,尊重学校的发展规律,充分考虑到学校实际情况和师生特点,从理念、方法、内容等各方面都能被师生接受和认同,通过规划的实施,进一步增强和完善学校课程。
(3)整体性原则
学校课程的设计过程中,在课程内容、活动形式和时空安排等方面,要关注课内外互补、
校内外互补,要注重听取各方意见,整合资源,以统领性特色项目引领学校整体课程发展。
3.课时安排
(1)总课时安排及作息时间表
常山区惠景小学2019学年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表
……此处隐藏7974个字……,会获取元认知意识、或会获得他们自己思想的理解。
将研究型课程设置分准备期和实践期两个阶段。低年级段(一、二年级)为研究型课程准备期,以观摩和体验类活动为主,通过观察、实验、游戏等方法,培养学生对身边事物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能够自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培养问题意识,为今后实践期项目活动激发兴趣、积累经验。中高年级段(三至五年级)为研究型课程实践期,每学期按照“1+X+Y”设置,“1”为学校研究型课程“玩小船”项目,“X”是从区校本课程共享资源中选取的项目,“Y”为本校教师自主开发的其它项目。
四、课程评价
(一)基础型课程
1.评价目标
学校引领教师认真研读相关学科的《课程标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个维度进行整体把握内容与要求,突出伴随学习过程并与学习内容相对应的能力培养、思维方法和情感教育等方面的要求,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学生良好发展为目的,使《课程标准》落到实处。
2.评价依据
把《课程标准》理念渗透于教育教学过程管理之中,树立以教学为改进学生学习的基本观念,在教学中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实施精准性的指导。核心是规范课堂教学,课堂导入要紧扣教学的中心,简明、实用,巧妙,引发学生兴趣和情感涟漪,引导其进入学习状态;教学方法要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核心目标,要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媒体选择和环境创设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对学习问题的解决;教学小结要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结构化理解,掌握知识应用的基本方法与技能。教学各环节中要充分预估学生的可能的困难,注意设疑、解疑。强化个别辅导,给每个学生针对性的指导与帮助。
3.优化作业设计与评价
教师需要逐步改变以知识再现、概念记忆、模仿或重复等单一的传统作业面貌,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创新作业设计思路。作业练习要鼓励学生进行探究,要带有一定开放性、实践体验性和合作学习性,采取纸笔作业、口语交际作业、综合实践作业、实验操作作业、小组合作作业等多种形式。作业的设计要有计划、有针对性,要使学生练得精、练得巧、练到点子上,达到以点带面、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通过作业,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主动解决问题,使作业发挥激励、反馈的正向评价功能。
4.深化质量分析
学校大力强化贯穿于教学全过程的客观、多元的评价,尤其要对教学质量管理实行学校、教研组(备课组)、教师三级管理体制。学校教导处作为职能部门,重点实施教学质量的宏观评价、监控和反馈工作;科研处定期研究教学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提出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建议,并建立校长负责下的教学质量管理制度,定期召开质量分析会,总结经验、查找问题,以不断提高教学制度。
(1)教师质量分析:每次测试后认真做好书面质量分析,如实填写质量验收成绩统计表,按项目认真分析学生错误情况的原因,总结前一阶段教学中的成功与不足之处,做好测试的讲评工作,帮助学生分析试卷中错误倾向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进一步练习、巩固。
(2)教研组(备课组)质量分析:每次测试后,由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负责填写本年级学科考试、质量验收成绩统计表,召集本年级学科组会议,由任课教师汇报各班测试情况,商讨如何讲评试卷,设计有针对性的反馈练习,商讨今后教学中的具体改进措施。
(3)学校行政质量分析:行政要分工参加各教研组的质量分析会,要了解各班级学习的总体情况,与教师一起分析学生掌握知识方面共同存在的问题和如何讲评的要求,要与教师研究今后教学中改进的具体措施;每学期至少召开期中、期末各一次的分管教学领导的专题会议,分析全校教学情况,并有选择地与部分教师反馈,认真填写学校学科测试成绩汇总表,并存档。
(4)等第制评价:细化工作流程,切实转变教师观念,让等第制评价推动学校、教师、家长对学生学业质量观的全面转变。
(二)拓展、探究型课程
1.以丰富、多元为导向,完善课程的体系
校本课程的目的就是在国家课程的基础上,给予学生以更多地适合地域、学校与学校特点的学习机会,丰富性与多元性是其主要特征,以此来引导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开设校本课程,学校根据实际的需要引进课程,地区根据实际的能力提供课程,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课程内容,以此来打造“五彩梦想”校本课程体系。
2.以科学与规范为导向,提高校本课程的质量
始终以《上海市中小学拓展型课程指导纲要》为指导,对每一门开设的课程进行科学的评估,逐步完善、优胜劣汰,让每一门开设的校本课程达到高质量。
3.以兴趣与特长培养为导向,衡量校本课程的成效
校本课程是以学生的自我兴趣为导向,以发展特长为最终结果,重视学生“自我选择—自我发现—自我认识—自我发展”,建立一套有效的学生成长评价方式,激励学生发展,衡量教学成效。
4.以创新为导向,激励更多的教师开发校本课程,提升专业能力
提高教师开发和建设拓展型课程的能力,发现和发展教师多方面的潜能,有效的、创造性的改进教学。通过开发课程,有效的提高教师对课程的认识,激发对教学创新热情,从而提升专业素养。
课程评价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不只是一个结果,而是一个过程,要充分体现诊断、改进与激励的作用,以课程为载体,激励学生的有效学习、引导教师的精准教学、释放课程的各种功能,努力使学生、教师、家庭和社会等方方面面在课程的平台实现更多的价值。
五、课程保障
1.管理的保障
进一步细化岗位职责。权责清晰、分中有合,提高自上而下管理的有效性。谁分管谁负责,重在服务、协调、指导和管理;构建课程管理制度,包括管理条例、实施细则、资源共享制度,做到有法可依。
2.制度的保障
学校实行制度管理。汇编了《惠景小学教学管理制度》,其中涵盖了备课、上课、作业、检测、辅导、备课组教研组建设等教学方方面面的管理制度,使得教学的全过程有章可循,使得管理更加规范、科学与精细。结合实际情况,还进行修订补充。
3.师资的保障
努力建设一支与学校教育理念匹配,能胜任学校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师资队伍,学校在组织教师认真完成市区等职务培训,鼓励进行高一层次学历进修的同时,开展形式多样的校本培训。尝试将校本课程开发纳入到教师学期绩效评价体系中,鼓励并支持教师既做“专才”,又做“通才”,从而促进学校复合型教师团队的形成,促进学校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学校重视全体教师专业知识技能的巩固和拓展,引导教师制定个人发展规划,根据教师需要开展多样的社团活动,组织健康有益的微课程。
4.经费的保障
学校加大对教学仪器设备等方面的资金投入,规范使用,提高效益,满足课程实施需要。同时保障课程实施的专项经费,对拓展型课程及探究型课程等校本课程的编制、开发、展示等提供经费,使得学校课程建设持续发展。
常山区惠景小学
2019年9月
2020年3月修订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