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一、xxxx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xxxx年,是我市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的起始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帮助下,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全面推进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一)地区生产总值完成情况。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576.3亿元,增长11.3%,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3.5个、1.2个百分点(全国7.8%、全省10.1%),高于省定目标(11%)0.3个百分点。但由于受宏观经济需求不足、主要支撑产业增速放缓等因素影响,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低于我市年初计划目标0.7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910.3亿元,增长14.2%,低于年初计划0.8个百分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85.1亿元,增长14.3%,高于年初计划2.3个百分点。全年粮食总产204.8万吨,增产4.3万吨,实现九连增。全年接待游客2605.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00.3亿元、门票收入8.3亿元,分别增长14.2%、16.5%、19.7%。
(二)投资、消费、出口完成情况。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54.2亿元,增长21.6%,高于年初计划0.6个百分点。重点项目对全市投资增长起到重要支撑作用,省市重点项目均实现了计划新开工项目百分之百开工、计划竣工项目百分之百竣工,29个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24.7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77.9%,居全省第2位;436个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698.6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6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37.2亿元,增长15.4%,低于年初计划1.1个百分点。金融机构各项贷款新增104.4亿元,增长18.2%。全市直接融资131.4亿元,获得省级银行授信800亿元。招商引资力度加大,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5.95亿美元,增长22%。出口15.1亿美元,居全省第3位。
(三)节能减排完成情况。大力实施资源综合利用和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污染整治工程,我市被列为国家资源综合利用“双百工程”首批示范基地,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预计下降3.6%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15.76%;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总量预计分别削减7%、8%、10%、12%,均控制在省定目标范围内,我市成为全省四个总量减排试点市之一、唯一一个环境容量研究及运用试点市。
(四)民生保障情况。“十项重点民生工程”圆满完成。城镇新增就业8.52万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参保率99.4%,居全省首位。教育事业加快发展,新改扩建幼儿园102所,职教园区一期15栋主体完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扎实推进,全民医保基本建立,基本药物制度实现全覆盖,“先住院、后结算”服务模式惠及群众8.3万人。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16559套,发放廉租住房租金补贴707.5万元。建成新型农村社区住宅20143套,入住人口43372人。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xxxx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113元,分别增长11.8%、13.6%,高于年初计划2.8个和4.6个百分点。
总体上看,当前我市仍处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期,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经济企稳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固,结构不优、创新不足、竞争力不强,科学发展体制机制和基础支撑能力有待完善加强,土地、资金、环境等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依然存在,进一步改善民生的任务还十分艰巨。这些问题都需要在今后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xxxx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按照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xxxx年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加快转型、持续发展,在加快信息化进程中持续探索“两不三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促进四化同步发展,努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建设经济转型示范市,奋力走在中原经济区前列。
xxxx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外贸出口增长16%左右;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以上;城镇新增就业人数6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节能减排完成省下达任务。现就主要目标作简要说明: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主要基于四个方面考虑:一是按照十八大提出2014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市提前三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初步测算未来8年我市经济增速必须保持在10%以上。二是从发展实际看,随着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全面展开,各项重大战略举措稳步实施,全市经济有望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三是从支撑因素看,工业、投资有望持续较快增长,农业生产、社会消费、服务业平稳增长,将对经济增长形成较强拉动。四是引导各方面把工作重心放到推进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上,实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增长,推动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以上。按照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xxxx年翻一番的目标,以及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的要求,考虑到目前已出台的上调最低工资标准、提高个税起征点等政策性因素对居民收入的影响已全部释放,部分行业、部分企业经营困难导致城镇职工和外出务工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速减缓,农民增收空间有限,城乡居民收入保持快速增长面临一定压力。综合考虑两项指标预期增长11%以上。
三、xxxx年全市重点建设项目初步计划
xxxx年实施市重点项目500个(第一批),总投资2523亿元,当年完成投资612亿元。
(一)新型城镇化方面。重点实施项目44个,总投资23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6亿元。其中:城镇基础设施方面,开工建设世纪路、神州路、中原路、中南路、文汇路等道路,推进迎宾路南延、锦江商业广场、解放区城际铁路南水北调城镇居民安置小区、德瑞苑小区公共租赁住房、xx铁路电缆工厂棚户区改造等项目建设,完成山阳路、普济路、南通路等道路大修工程。加快南水北调配套水厂建设,完成45公里输水线路建设。加快污水处理厂搬迁、第二污水处理厂和污水管网等项目建设,改造老城区供水管网30公里、燃气管网50公里,新增供热面积40万平方米。新型农村社区方面,开工建设投资100亿元的修武周庄新市镇、投资11.5亿元的小徐岗新型农村社区等项目。加快推进总投资10亿元的孟州市长店示范村、总投资2.3亿元的沁阳和谐家园 ……此处隐藏20063个字……分利用黄河水,积极拦蓄地表水,合理开发地下水,重点搞好引黄工程建设,抓好宜井区机井建设,修建一批中小型蓄水工程,力争达到宜井区每50亩地一眼井,农村人均蓄水100-150立方米的要求,使全市水资源紧缺的状况得到明显缓解。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好干支流河道和骨干排水沟渠的治理,突出抓好漳卫新河治理。积极稳妥地进行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兴办水利和节约用水的积极性。大力推广管灌、喷灌、滴灌、微观等节水灌溉技术,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和旱作农业,提高渠系水利用系数。二是抓好以林网建设为重点的农业生态建设。加快速生林基地建设,加大林地产权制度改革力度,增强农民植树积极性,不断提高林木覆盖率,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三是大力发展农机事业。调整优化农机装备结构,重点发展科技含量高、功能多的大型和微型农业机械,增加农业机械拥有量。积极探索农业机械运营新机制,鼓励引导群众采取股份制、合作制、租赁制等形式配置耕播收配套机具。进一步增强农机服务功能,提高机械利用率。四是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要以改造中低产田为重点,进一步提高开发水平和效益,把项目区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成为现代化农业示范区。结合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加快生态观光旅游农业的开发。 (六)加速小城镇建设,提高农村城镇化水平 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量力而行、重点推进的方针,逐步建立起布局合理、功能齐全,以中心镇为主体,各具特色的小城镇群体。一是把小城镇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从实际出发,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紧密结合当地资源开发和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加速人口和产业向乡镇驻地转移,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全市重点抓好12个中心镇建设,到2014年,中心镇镇区人口规模达到3-5万人,一般乡镇驻地人口达到万人左右。二是选准小城镇建设的路子。坚持走以贸兴城、以工建城、以地生财,吸引农民进城建城的路子,把小城镇建设同兴建工贸小区、个体私营经济园区和专业批发市场结合起来,吸引农民和外地客商投资建城兴城。三是突出重点,稳步推进。把中心镇建设作为推进农村城镇化的重中之重,搞好交通、通讯、水、电、气、热、环保、服务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强集聚、辐射和枢纽功能。四是抓好小城镇建设的配套改革措施。实施小城镇政府机构改革,增强小城镇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治理、社区服务等方面的功能。进一步改革户籍管理制度,逐步实行城乡户口一体化管理,促进城乡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建立起适应小城镇发展要求的劳动就业制度、社会保险制度,促进小城镇建设快速健康发展。 (七)加大扶贫力度,推进小康进程 以贫困村为重点、贫困户为主要扶持对象,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一是多渠道增加扶贫投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对扶贫资金要完善管理办法,加强审计和监督。二是加强党政机关定点扶贫工作,动员全社会参与扶贫开发。三是结合全市经济发展重点和农村热点、难点,着力抓好有形物质帮扶与无形物质帮扶结合、扶贫开发与农业结构调整结合、扶持贫困户发展生产与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结合、扶贫开发与发展合作经济结合、扶贫开发与“三下乡”活动结合、扶贫开发与基层组织建设结合,使贫困村、贫困户在经济、文化科技、素质等方面整体脱贫。 (八)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认真贯彻落实《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村民自治章程,加强村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全面推进村级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健全村民选举制度,实现民主选举。健全村民议事制度,实现民主决策。健全村规民约,加强民主管理。健全村务公开制度,加强民主监督。发展农村基层民主,必须同健全法制结合起来,把发扬民主与依法办事结合起来,既保证农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又加强法制教育,坚决打击违法犯罪分子,保障广大群众正确行使民主权利。以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大力推进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健全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完善合作医疗制度,使农民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积极发展农村教育事业,下大气力扫除青壮年文盲,提高农民科学文化水平。
第四篇:2014年宝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4年宝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作者:宝鸡市统计局来源:综合科发布时间:2014-3-22 10:29:28访问次数:324
减小字体增大字体
2014年宝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宝鸡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宝鸡调查队
2014年3月22日
2014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为主线,万众一心,齐心协力,努力克服金融危机冲击的不利影响,经济保持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
十、人口、(感谢访问:wwW.)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宝鸡市常住人口为373.14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0.01‰,死亡率为5.84‰,自然增长率为4.17‰。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346元,比上年增长23.6%。农民人均纯收入4186元,增长19.6%。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1516元,增长20.7%;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557元,增长17.1%。
第五篇:达州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达州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4年,面对前所未有的的挑战和考验,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牢把握“坚定信心、应对挑战、爬坡上行、加快发展”的工作基调,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各项宏观调控政策措施,主动应对和努力克服世界金融危机所造成的不利影响,积极探索符合达州实际的发展之路,保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一、 综合
国民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发展势头,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初步测算,全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682.73亿元,比上年增长14.2%,增幅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共同全市经济较快增长。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78.14亿元,增长3.3%;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09.03亿元,增长21.6%;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95.56亿元,增长11.6%。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7%、69.9%和24.4%,分别拉动gdp增长的贡献率为36%和65%。其中,固定资产形成总额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3.4%。人均gdp11915元,增长13.7%;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由上年的29.3:42.1:28.6调整为26.1:45.3:28.6.
房地产开发投资稳定增长。全年
本网向你推荐更多精彩范文:德宏州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4年鄂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4东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十堰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兴安盟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