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妇联应对金融危机的经验做法
去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妇女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创业前景不容乐观,妇联组织作为党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纽带,如何找准定位,推动妇女广泛、平等、充分地参与就业创业,既是维护妇女基本权益、实现妇女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大局的必然要求。2014年,**区妇联把促进妇女就业创业作为妇联工作的重中之重,主动在服务大局中找准定位,在服务发展中履行职能,在服务妇女中发挥作用,力求实现妇女创业就业工作“危”中求“机”、化“危”为“机”,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中求作为。
一、审时度势,攻克时艰,用科学发展理念推进妇女就业创业新跨越
区妇联围绕“创业就业”主题,抓住关键,凝心聚力,对全区女企业家的生产经营情况、受金融危机影响程度、企业面临困难等进行调研,针对企业的需求和发展的要求及时协调解决,用科学发展理念推进妇女就业创业新跨越。
(一)抓调研促源头,挖掘需求点。打造妇女创业就业孵化器。面对金融危机,信心比黄金更重要,有信心才能创造奇迹。根据区委部署,区妇联在全区组织开展了“当前经济形势变化对中小企业的影响及妇联组织如何服务经济发挥作用”的专题调研,通过下发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30多家女企业家企业进行了调研,深入了解金融危机对女企业家企业发展的影响和冲击,引导她们树立攻克时艰、共渡难关的坚定信念。帮助女企业家解决实际问题,哪个女企业家企业遇到企业自身无法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可以书面或电话形式向区妇联反映。例如女企业家反映浔美工业区地下污水排放,造成大雨天道路淹没,行走不便以及公共生活排水困难等问题,区妇联及时汇总形成呈阅件上报区委、区政府,引起重视,及时协调有关部门给予处理。
(二)抓服务建平台,挖掘创新点。打造妇女创业就业服务器。金融危机下,妇女创业就业的意愿强烈,但她们苦于就业无门,创业无本。我们致力于牵线搭桥,提供服务,畅通妇女创业就业的绿色通道。搭建创业就业援助平台。大力开展结对援助、岗位援助、技能援助、维权援助四大援助,为女大学生提供就业渠道,为下岗失业失地妇女提供就业援助。年初,与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总工会等单位联合开展以“求职就业有门路,岗位信息送到家”为主题的春风送岗位宣传咨询活动,为农民工、失业和返乡人员的就业搭建 平台。共接待就业、失业和返乡人员1800多人次,现场签订意向性用工协议438人,其中女性208人,有3家女企业家企业鉴定78人。搭建项目对接咨询平台。配合经济部门组织女企业家开展对接交流活动,泉州子燕轻工有限公司与黎明职业大学的产学研项目合作开展,首先将巩固燕尾侠动漫项目的研发团队的培养,同时将带动泉州整个动漫产业集群研发及应用方面人才的需求,促进了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增强了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
(三)抓培训强素质,挖掘切入点。打造妇女创业就业加速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妇女创业就业的能力与她们创业就业的意愿之间存在“剪刀差”。因此我们把学习培训作为提升妇女创业就业能力的重要途径,把实践锻炼作为提高妇女创业就业成功率的有效举措,把典型引路作为带动妇女创业就业的舆论先导,我们针对不同妇女群体开展分层次创业就业培训:面向创业妇女,与社会劳动保障局开展syb创业知识培训,着力提升妇女创业发展能力;面向失业失地妇女,开展技能培训暨“侨乡巾帼网上行”培训,着力提升她们的就业能力;面向企业家举办《劳动合同法》讲座,对企业如何解决劳动关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等做了具体的辅导;针对金融危机对企业的冲击,与区经贸局联合举办《迎战经济寒流,企业如何过冬》专题讲座,使女企业家对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有了新的认识,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同时积极组织区女企业家参加省妇联在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举办的提升驾驭能力拓展培训,提高女企业家理论修养和经营管理水平。
二、创新载体,发挥作用,进一步深化统筹推进妇女创业就业工作
在这严峻的经济形势下,我们促进妇女就业创业的重点是:“抓两头促中间”, “抓两头”即抓女企业家科技创新做大做强企业,抓返乡、失业、下岗妇女提升技能实现就业创业,“促中间”即促女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实现自主创业。具体“突出三个重点”:
(一)突出科技创新,在引领女企业家做大做强上下功夫,以创业带动就业。依靠科技创新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是化“危”为“机”的有效途径。我们把引导广大创业女性特别是女企业家走科技创新发展之路、打造自主品牌作为推进妇女做大做强的重中之重。在引导企业做大做强的同时,强化女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意识,号召女企业家吸纳下岗失业妇女、返乡妇女就业,帮助和指导有创业愿望和能力的女性特别是女大学生创办企业,开展结对帮扶,培植创业新星。
(二)突出政策扶持,在营造妇女就业创业环境下功夫,用服务吸引就业创业。实施“妇女就业创业暖心工程”,服务妇女科学发展。将成立妇联领导班子挂钩联系女企业家制度,领导每人挂钩联系2-3个女企业家创办的企业,定期上门服务,帮助协调解决发展中的难点问题。开展“岗区结对”、“企区结对”、“春风送岗位”等活动,帮助社区妇女转移就业、返乡妇女二次就业。并通过招聘会、项目推介会、网上信息发布等形式,帮 助妇女就业创业。
(三)突出示范引导,在营造妇女自主就业创业氛围上下功夫,让典型引领就业创业。培育、宣传一批女性就业创业典型,通过新闻媒体宣传、**妇联网站、举办创业女性经验交流会等多种形式,宣传推广巾帼就业创业经验,激励广大下岗失业妇女、返乡妇女自强自立,自主创业。评选表彰一批“杰出创业女性”“巾帼建功”标兵、“三八红旗手”等巾帼创业精英。适时开展促进妇女就业创业评选表彰活动,举办创业成果展示会,营造浓厚的妇女就业创业氛围。
三、切实关注民生,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
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问题作为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区妇联作为联系区委区政府和广大妇女群众的桥梁纽带,主动承接政府转移出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把改善民生作为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手段。
(一)主动协调,加强合作,推动工作落实。妇联组织在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中,与党委、政府经常联系,不断沟通,强化协同意识,把握协同定位、开发协同功能,构筑协同网络。通过妇联的主动协调,加强合作,推动工作落实,从而协助党委和政府多做稳人心、暖人心、得人心、聚人心的工作。去年5月12日四川大地震中,向广大妇女发出倡议,要求女企业家们踊跃参与抗震救灾捐赠工作,帮助灾区人民渡过难关。在区妇联的倡导与牵头组织下,区女企业家联谊会积极发动会员为灾区人民踊跃捐款、捐物共计:10.4万多元,全部缴交区民政局、红十字会、慈善总会,请他们转交灾区。区慈善总会成立时,女企业家联谊会积极 ……此处隐藏5976个字……一有机会再出去,找个工作不是很难。一些年龄较大妇女更是想得开,她们认为:金融危机的爆发对她们来说钱是少挣了,但是农村人有粮食,家前屋后有菜园,“钱多多用,钱少少用,没钱不用”,在外多年,也小有积蓄,孩子的教育费用不成问题,现在回乡了,最高兴的是她们的孩子,危机拉近了她们和孩子的距离,现在种着几亩田,守着孩子,等危机过去,再另做打算。一种是心态积极,作出了新选择。有的回乡妇女凭借资金雄厚,技术过硬,门路广,回乡后,立即办起了自己的实体,把回乡的一部分妇女吸纳到自己的厂里做工;如茶陵县秩堂乡的龙清香,早年在外面打工,返乡后开办灯具品店铺,吸纳员工11人,年营业额50余万元,上缴国家税收近2万元。有的回乡妇女利用自己多年积蓄,在乡镇的主要街道购买店面,改行做起了生意。攸县周春艳,早两年在顺德卖菜,去年返乡,承包经营现代经管学校食堂,聘用下岗职工3人,农民工2人,投资12万元,年获利约5万元。
面对妇女中存在的不同心态尤其是第一种情况,我们必须强化宣传,做好心理疏导工作。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宣传金融危机的来临只是经济发展中暂时的困难,金融危机总会过去,应该有信心面对危机,承受压力,在危机中抢抓新机遇谋求新发展,树立必胜信心,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二、多策并举,帮助妇女在金融危机下实现就业和创业
一是要发挥协调优势,为创业、就业女性搭建平台。为促进妇女就业,缓解就业压力。全市各级妇联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为妇女提供创业载体、项目指导等方面的服务,指导、扶持有意愿、有条件、有项目的失业妇女自主创业。今年,市妇联、市人事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9个部门联合,在三八节前夕开展“春风送岗位行动”等系列活动,多措并举帮助妇女实现创业和就业。与市劳动保障局等部门联合,于2月12日举办了“进城务工、为你解难”返乡务工人员专场招聘会。120多家用人单位入场招聘,其中不乏大企业、大公司。如:西门子牵引设备公司、**市千金药业和**齿轮有限公司等。近5000名进城务工人员参加了2500多个岗位的招聘会,1400多人进行了求职登记,其中843人与用人单位达成用工意向。3月4日,与人事局、教育局等部门联合在市人才市场举办主题为“关注就业、关爱女生”的大型公益招聘会。83家入场单位共提供1240个专门招聘女性的工作岗位。有752人达成用工意向,519人成功签约。与市总工会等部门联合,邀请中国第一推销员邰勇夫举办“直面金融危机,成功创业就业”的专题讲座等。这一系列活动,为一部分女性解决了就业问题,更重要的是倡导社会上更多的力量来关注帮助女性就业和创业。
二是要针对需求抓培训,提升妇女创业、就业本领。我们必须把妇女创业、就业技能培训作为妇女创业、再就业工作的切入点。通过各种教育培训,引导妇女树立灵活就业、竞争创业观念。整合社会就业培训资源,根据不同妇女群体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岗位技能培训,提高她们的职业素质和岗位技能,增强其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提高再就业率和创业成功率。我们与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联合,为有创业意向的女工进行syb(创办你的企业)培训。攸县王玲,通过syb培训,成功地将自己的“新翰成”小饰品
店进行扩张,开出连琐店。“明智电脑学校”的王俊,通过培训,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学校由最初的只有30台电脑发展到现在拥有200多台电脑三个培训基地。我们在各级妇联分别设立“巾帼创业培训基地”,开展各类适于女性创业的培训工作。在城镇有重点地开展月嫂、家政等特色培训,在农村结合根据当地特色举办养殖、种植、加工等不同类型的女性创业培训班。去
年我们聘请专家团队在炎陵、茶陵、攸县、醴陵、**县开办了纺织、车工、美容、鞭炮结编、家政服务等技能培训班,培训妇女1.2万人,就业安置率达82.5%。今年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使更多的妇女能够从培训中受益。
要继续深化“岗村共建”活动。目前,全市有100个“巾帼文明岗”与村开展了“岗村共建”结对建设新农村活动,切实有效解决了帮扶村妇女儿童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实现城乡妇女互动、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活力。据统计,全市“巾帼文明岗”向结对农村共投入帮扶资金和引资500多万元,组织村骨干及农村种养大户外出考察学习2014余人次,组织了税费指导、政策信息、特色种养等培训活动130余场次,帮助建立村民图书室、农村妇儿活动室、流动儿童图书室120个,捐赠图书5万册。省岗村共建现场经验交流会在我市隆重召开,我市岗村共建活动经验在全省得到普遍推广。今年,要在各县市区加大“岗村共建示范村”工作的广度和深度,在更大程度上实现信息和资源的互补与共享。
三是要培植、树立典型,加强示范引导。在加强女性创业、再就业工作中,我们重视发现、培植、评比、表彰、宣传典型,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在全市开展了“新农村建设巾帼带头人”、“巾帼创业创新标兵”评选活动,在省市报纸、电视及网络等媒体上大力宣传她们艰苦奋斗的创业历程和奋斗业绩,宣传她们敢于创造、乐于奉献、奋发有为的时代精神,激励更多的女性加入创业行列。攸县民营女企业家孙福莲,2014年筹集资金150万元创办了以生产经营豆制品的**市万事发食品厂厂长,经过艰苦创业,致使该厂的产品由单一的几个品种发展到现在的三大类产品共50多个品种,年产值达500万元,年创利120余万元。现虽年近古稀仍带领妇女姐妹奋战在创业路上。还有带领村民走上致富路、舍小家为大家的茶陵县思聪乡左垅村村主任张春香;用爱心诠释美丽夕阳红的醴陵市清水江乡增加滩村添福敬老院院长瞿志英。她们的事迹在各媒体进行了宣传报道,为我市女性创业就业树立了榜样,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三、源头参与,切实维护妇女合法权益
随着金融危机的蔓延,传统的妇女维权领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家庭矛盾增多、侵权事件时有发生。因此妇联组织要在坚持、继承和发展传统工作品牌的基础上,打造适应形势需要的妇女工作新品牌。坚持以人为本,从妇女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出发,切实维护妇女在就业、教育、健康、参政议政等方面的权利,发挥妇联组织在家庭和维护妇女权益方面的重要作用,为妇女群众做实事、办好事。
一是立足家庭和社区实事化维权。充分发挥妇联“引航心理咨询站”及其专家团队和社会志愿者的作用,进家庭进社区,进行心理疏导和干预,切实帮助受困的妇女。同时,要通过“五好文明家庭”、“绿色家庭”和“和谐家庭”等创建活动,引导家庭发展方向。
二是发挥联席会议作用实施社会化维权。要更好地发挥维权联席会议各职能部门的作用,畅通**市妇女儿童维权工作渠道。建立健全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司法保障机制、参与人民调解,积极推行妇联干部成为法院人民陪审员,直接参与各类民事案件特别是婚姻家庭案件的审理,使妇联的维权工作由“虚”变“实”。
三是加强调研工作重源头维权。要深入基层、深入妇女群众,对“党政所急、妇女所需、妇联所能”的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倾听妇女群众的心声,真实反映基层妇女群众的意愿。通过提案、议案及建议等形式将问题通过决策层予以解决,进一步提高妇女组织服务社会、服务妇女的水平和能力。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