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1.全方位落实各项节水制度
(1)强化用水强度控制。对全部区管取水户和月均用水量1000立方米的非居民用水户分别下达用水计划。至2019年底,已有802家企业(单位)纳入非居民用水户计划用水管理,并严格按照计划用水管理办法开展水量平衡测试和超计划用水加价收费等工作。
(2)开展节水评价及登记。根据《水利部关于开展规划和建设项目节水评价工作的指导意见》以及《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规划和建设项目节水评价技术要求的通知》相关文件要求,建立了节水评价机制,严格开展节水评价工作。
(3)加强节水监管。每年组织开展全区节约用水监督检查,随机抽查公共机构、工业企业等用水重点单位,对节水评价、节约用水管理、用水定额落实、节水宣传等方面的工作开展检查,发现问题并落实整改
2.全社会动员创建节水型社会
(1)公共机构带头节水。制定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建设工作方案,明确“区级公共机构人均用水量下降指标”“区级公共机构节水型用水器具使用率”“区级公共机构建成节水型单位创建数目”等工作目标,推动469家区级公共机构完成节水创建,创建率96.7%。
(2)用水大户示范节水。组织用水大户参加节水型企业(单位)创建宣讲和节水技术培训会,重点学习有关国家标准,评价用水效率,改进节水技术。针对有限公司因设施老化导致水资源浪费严重的问题,区水务局主动结对开展技术指导,助力该公司成为全区第一家依靠蒸发蒸腾设备用水实现污水处理费减免的用水单位,年均回收中水3.75万吨、节省水费16万元。
(3)居民社区参与节水。开展节水载体创建达标专项行动,组织目标居民小区开展申报节水型居住小区,分批按“前期收集调研、中期技术整改、后期申报评审”进行创建。结合“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开展大型节水宣传活动,拍摄公益宣传片26部,开展主题宣传103次,有力普及节水知识,提升节水意识。
3.全链条升级供水,实现源头节水
(1)实施水厂技改工程。针对供水厂设施老旧、耗水严重的情况,投入专项资金开展技改,实现沉淀池每年节水69万立方米;对滤池和沉淀池加装遮阳设施,抑制藻类生长,延长清洗周期,每年节约生产耗水30万吨。
(2)实施管网修复工程。针对全区5000多公里网管长年失修漏损严重的问题,成立工作专班开展补网行动,累计修复阀门井2306个、消火栓1935个,实现年供水回收率94.3%,挽回漏水量约140万立方米,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
(3)实施“中水回用”工程。组织各净水厂采用“中水回用”技术,将水质介于污水和自来水之间的“中水”进行净化处理,再用于城市清洁、绿化和公园景观、河涌补水等,实现节水减排目标。2019年,该区各净水厂污水处理量约1.9亿吨,再生水可利用量约9000万吨。
4.全流程改造用水,实现常态节水
(1)改革用水计价机制。在全市率先改革自来水计价,全面实施居民生活用水阶梯式计量水价,落实水价与水资源费配套联动,以价格杠杆强化用户节水意识。
(2)改造项目建设流程。联合水务、住建等部门,推动建设项目主体工程与节水设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从立项设计之初即主动介入节水管理并贯穿整个建设过程,实现项目建成即为节水项目。
(3)改进生活用水设备。在全区推广使用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加快淘汰不符合节水标准的用水设备和产品,全区公共机构全面完成用水器具改造,公园、运输站场、大型商业综合体、星级酒店等基本使用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