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的研究框架(清单,把公司讲清楚)
时观
思考成抽象的模型,作为尺子看新的公司和行业
食品饮料行业,盲点:关注酒价和奶价,但这个在整个食品饮料行业框架内是很次要的。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认知分为两部分,对客观世界的认知(股票和市场,股票的收益是哪里来的),决定了你的行为模式,行为模式如何和结果匹配,对自己的认知,认识到了和如何做到。
研究是一个确定性的课题,投资必须要解决好两个层面的问题。
市场会对错误的认知有强行的校正,把稀里糊涂赚的钱都加倍吐出去。
电商:永辉超市和沃尔玛、大润发做比较,拿永辉超市和海底捞做比较,零售行业中技术是把知识分装起来做成模块化的东西。财务报表和商业模式是如何匹配的。苏宁的经营周期不断缩小变成负的,但最后挂了。永辉的经营周期不断在拉长,但是份额在不断拉大。
流动比率:如果流动负债里是占款,无息占用别的资金,是好事。
不是纯价值的投资理念,是一个超市。
投资和研究的区别:五个层级的工作(由难到易)决策、创新、中介、计算和执行。做研究就是在创新的阶段,提出个投资逻辑和别人不一样,多少茅台被喝了,多少茅台被囤起来了,是一个不定方程。
定性还是定量取决于投资框架,如果要坚持定量的东西,可能造成精确的错误。
技术的进步和迭代:把问题缩小化。
伊利:一盒奶赚几分钱,智能化的工厂和叉车
茅台:没有技术进步。
To B的产业链下游对上游的成本很明确,但To C的生意是一种理念,占有用户心智。
品牌是解决信息不对称的一条道路,节约交易费用。产业链特别长,容易出现竞争的公司比较集中,如果有整合的公司容易赢家通吃。产业链非常短的行业非常散,如果做了渠道上的整合,容易做成。
江小白和二锅头:二锅头是高频消费,江小白是年轻人喝的,低频消费场景。看起来很一样的消费属性但实际的市场规模是不一样的。
烈酒的单价跑赢CPI,看社会文化和发展阶段,酒是社交产品。《上瘾五百年》,上瘾的边界比较稳定。烈酒的产量在缩小(1300下降到900万吨),但消费规模没降,消费频次下来,但预算没有变。
消费品的集中度不仅要看产业链长短还要看消费者的需求是否个性化,如果消费者的需求单一,对于生产端是有优势的。比如空调,就是在节电的情况下尽可能冷。
国产品牌缺少了窗口期,凡是卖虚拟价值的,故事得讲的够早够老。美国的富豪阶级还是在买欧洲的奢侈品,美国只能做轻奢。中国的化妆品十年前缺少了一个窗口期,比如本草,但佰草集挂了,这块市场让日本和韩国抢了。
高级的研究思维得有本质的思维,永辉搞了很多买手去当地采购,但生鲜、蔬菜、水果的知识是非常分散的,中间商有很多差价。永辉做了知识管理,管人需要激励、需要监督。不同行业去比较,具备了本质思维。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