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浅谈生育文明与乡村振兴建设

时间:2024-11-21 14:24:49
浅谈生育文明与乡村振兴建设(全文共4313字)

浅谈生育文明与乡村振兴建设

保持农村的发展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必须认真面对和积极解决的重大课题。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明确了今后一段时期农村改革发展的主题和方向,也对我们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如何进一步找准计划生育工作定位,创新方法和手段,进一步培育和发展符合时代要求和群众需求的生育文明,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针对这一问题,我们结合工作实践和体会,进行了一些初浅的思考和探索。

一、生育文明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意义

生育文明是人类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关于婚姻、家庭、生育、节育等活动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知识能力、风俗习惯、伦理道德和行为规范,是人们在生育方面的社会文明形式。生育文明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丰富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粘合剂”和“助推器”。

(一)建设生育文明为构建和谐新农村提供良好的人口环境。农村的和谐需要良好的人口环境作保证。长期以来,农村的发展一直受到人口因素的困扰。由于人口数量过多形成的“平均效应”,往往使经济发展成果趋于抵消。如一些集体经济发展较好的村,由于人口数量特别是外来人口大量涌入的冲击,集体收入很大一部分用于支付村民福利和环境卫生整治上,背上了沉重的经济包袱;同时,由于农村人口素质不高形成的“木桶效应”,影响了先进的农业科技、文明的生活方式在农村的普及和应用,影响了村级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要有良好的人口环境作为农村各项事业发展的有力支撑。而发展生育文明,其核心正是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生育行为由认为生育是家庭的无计划行为向生育是社会的有计划行为转变,为人口、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互动共赢提供良好的人口环境。

(二)建设生育文明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注入新的活力。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二十字”目标中,乡风文明是针对农村精神文明提出的具体要求,体现的是广大农村群众良好的思想状态、精神面貌、文化素质。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群众求知求乐求美的愿望更加强烈,追求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愿望更加强烈,追求良好人际关系和社会风气的愿望更加强烈。从心理学和社会学角度看,建设生育文明,是在解决农村群众最基本的生理需求的基础上,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尊重和自我实现等更高层次的需求,使广大群众在计划生育的观念、知识、态度、技能和行为等方面发生深刻变化,形成新的婚育观念和生育文化,对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生殖健康等科学知识的需求能够得到基本满足,生殖保健意识明显增强;生育权利、避孕节育措施知情权和选择权能够得到保障,这正是培育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乡风的应有之义,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建设生育文明是农村计生工作与时俱进的根本要求。计划生育被列为我国一项基本国策后,经过多年的努力,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进入了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新时期,群众的婚育观念和生活水平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群众对计划生育的认识和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比如,从关注生多生少、生儿生女到关注优生优育,从被动服从管理到主动要求获得优质服务等,这就要求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相应发生转移,从以“刮宫引产,超生罚款”,减少生育数量为主,逐步过渡到以全面服务、优质服务为主,把计生工作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更加紧密的结合起来。建设生育文明作为新时期计生工作的有效载体,适应了计划生育工作趋势和群众不断增长的需求,体现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前进方向,成为农村计生工作服务大局的工作目标,将对提高人口素质,稳定低生育水平产生重大影响,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大力建设生育文明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宏大的综合工程,走的是一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道路。我们认为,生育文明内涵丰富、形式多样,既包含个人观念、行为和知识层面上的文明,也包含社会制度、管理和服务层面上的文明,把生育文明建设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整体推进,是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重要保障,着重应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切实加大对“三农”工作的扶持力度,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为生育文明建设夯实物质基础。生育文明建设是人们思想观念转化的一场革命,也是以一定的经济基础作保障才能顺利诞生的一个新生事物。只有发展农村经济、富裕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才有基础,建设生育文明也才有基础。如果没有经济基础作保障,在现实环境中,拓展养老就没途径,改善医疗卫生就没条件,解决就业问题、提高妇女地位和改善人民生活就没基础。人们赖以生活的最基本的条件提高不了,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满足不了,后顾之忧解除不了,就很难实现生育文明。当前,有相当一部分村由于集体经济比较薄弱,无法保证在生育文明建设方面的投入,加强转变群众的生育也因为经济原因,一些山区半山区村的育龄人群大量外出务工,频繁流动,出现了不少“空壳村”、“留守村”,外出人员去向难掌握、管理难到位、措施难落实,成为计生工作的难点和盲区。因此,建设生育文明,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尽快改变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现状,在服务经济中夯实生育文明物质基础。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大对“三农”的扶持力度,坚持发展生育文明与发展农业生产、富裕农民相融入,按照“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订单促农业”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大力打造特色支柱产业,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带和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村级产业发展格局,扩大农民就业渠道,增加村级集体收入。同时,要通过设立或依托农发基金、农民自主创业补助基金等形式多样、运转灵活的专项基金,因地制宜地建立奖励扶助制度,把资金向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好、建设新农村积极性高的奖励对象和少生家庭倾斜,加大资金奖励扶助力度,给予优惠政策再扶持,给他们送致富项目、送资金、送政策、送信息、送技术,帮助他们找准“投资少、见效快、收益高、风险小”的发展项目,提高他们发展生产、增收致富的能力,让少生快富快发展成为群众建设新农村的动力,起到现身说法和示范带动的作用。

(二)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活动为载体,为生育文明建设提供良好的社会氛围。生育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3月份,第二批落实发展观活动在全县深入开展。在建设生育文明的过程中,必须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一要注重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大力宣传、普及科学文化知识,用先进的理念武装人、引导人、提高人,培育有道德、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从根本上改变群众的生育观念和生育行为,从人们的意识、思维和心理上,肃清传统生育文化的影响,彻底清除社会上一些带有迷信、愚昧、庸俗等色彩的落后思想,建立与发展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继承和发展传统美德,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激励群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家庭观和婚育观,扫除社会上的精神“污垢”,推进生育文明建设。二要注重创新宣传教育的方式方法。着力改变以往宣传教育内容比较单一,说教味较浓,贴近农村实际不够,难以与群众产生同频共振的现状,不断创新工作的方式方法,注重营造“乡土气息”。如积极组织家庭读书、民俗作品展览、文艺演出、家庭体育比赛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娱乐活动,使广大育龄群众在生育文化的氛围中进一步陶冶情操,提高道德水平;开展家庭生育文化示范户建设,采取由点及面、典型带动的方式整体推进;定期给育龄妇女发一份关爱女孩,倡导生育文明的倡议书,刻制一盘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光盘,印发一本优生优育计划生育读本,赠送一幅计划生育宣传画等等,让生育文化进村入家庭。三要抓住宣传教育的重点对象。要根据农村计划生育工作出现的新变化和新趋势,在继续稳定总体生育低水平的基础上,采取抓两头、促中间的方法,加强宣传教育。一方面要加强对外来人口的教育管理,普及生殖健康和妇幼保健知识;另一方面要加强对企业主的宣传教育,并加强与税务、工商等有关职能部门的联系协调,切实防止个别企业主出于各种不恰当的考虑,违反计生政策超生、偷生。

(三)切实加大各种投入,加快生育文化阵地建设,为生育文明建设提供丰富的载体。生育文明建设,需要有一定的投入,建设一系列阵地作为保障。要按照“村村有计划生育服务、新文化书屋”的要求,加强村级计生服务室建设,配套服务设施,充实培训技术人员,改善计生工作条件,把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网络建成农村公共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充实和完善村级人口学校的功能,定期组织健康知识讲座,充分发挥它们在普及科学、反对迷信方面的作用。同时,在阵地建设中,要注意资源的整合利用,充分利用乡镇卫生院、流动人口管理办公室、公安派出所等力量,建立立体、综合的服务网络。

(四)进一步加强社会统筹,完善工作和保障机制,解决农村群众的后顾之忧。长期以来,农民群众靠子女赡养,缺乏应有的社会保障,是计划生育工作引起一些群众抵触情绪的根源。农村老年人晚年生活有保障,特别是在农村解决老有所养的问题,是实现生育文明、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关键。若计生群众到晚年之际,膝下无儿无女或两个女孩都出嫁,使其成为了“空巢家庭”,生活无人问,困难无人管,在思想上打上“无儿不养老”的烙印,将会给建设生育文明、稳定低生育水平带来不可估计的难度。因此,必须大力发展农村养老保障事业,加强“老有所养”机制建设。要加快推进社会保障机制向农村的延伸和普及,大力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农村老年人定期生活补助等制度,做好纯女户和独生子女养老保险,实行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救助制度的落实,使育龄群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困有所助、收有所保,建立“以奖代罚”的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利益导向机制,从体制上化解农民“就医难、养老难、解难困、增收难”的矛盾,解决独生子女及双女户家庭的后顾之忧,淡化养儿防老思想,彻底转变群众的生育观念,使生育文明得以实现。同时,婚检制度从强制改为倡导,客观上造成婚检率大幅下降,影响新生儿整体素质,给计划生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的现实,可以通过实施免费婚检、实施人口出生缺陷干预,防止婴儿缺陷率的回升,确保优生优育。要通过立法,禁止非医学需要进行胎儿性别鉴定,消除性别歧视、平衡出生人口的性别比例。

(五)强化领导责任,加强计生队伍建设,为生育文化建设提供组织保证。各级党委、政府要不断提高对生育文明建设和人口问题的重视程度,加强领导,增进共识,为建设生育文明提供充足的物质投入,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要继续坚持和落实计划生育工作责任制和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制,协调各级各部门对生育文明建设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对各种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行为,加大执法力度,实现计生工作的重点由重数量、轻质量向轻数量、重质量转变。同时,要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加强计生工作者培训教育,更新观念,增强争先创优意识,从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新农村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抓好生育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建立一支集行政管理、宣传咨询、技术服务、产业开发、群众工作“五位一体”的人口计生工作队伍。强化村级计生网络建设,进一步深化村级管理,充分发挥村级第一道防线作用;加强计生协会工作,努力为计生协会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充分发挥计生协会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中的生力军作用,开展计生系统干部职工一对一帮扶“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发挥计生干部在少生快富、扶贫帮困中的模范带头作用,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浅谈生育文明与乡村振兴建设(全文共4313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