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声音控制的心得体会
关于声音控制的心得体会
对一个歌唱者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控制住声音,从而形成一种具有非凡的连贯性和质感的、能够自由发挥的声音。
这一段时间,一方面是迫于外部的需要,一方面也是自己的需要,力图形成一套比较适合自己的练声方法;到本月十二日,大致最后确定了六条音阶的练习。
这些练习的主要目的就是控制声音。
为了简洁,这六条练习的音阶都是一样的,都是在12345432123454321的音阶上快速练习的,只是练习的内容各有不同。
第一条是弹唇的练习,主要是锻炼气息,并使得气息支持与发声之间建立基本的联系,这个练习可以让气息支持的状态(身体的状态)与发声器官的状态得到整体的调整,总体上进入积极的状态,从而整体体验歌唱发声的初步整体状态。
第二条是一个介于哼咽音、小开口咽音之间的一个“四不像”的声音的练习,带有咽音练声的性质,与此同时也是促使歌唱发声器官形成控制声音的基本机制、基本状态和基本感觉。
第三条到第六条的练习,是用ri音来带i之外的其他四个基本母音a、e、o、u的练习,是把上述原则运用于母音的发声当中。其中前半部分12345432发ri音,后半部分123454321分别发其他四个基本母音。
关于声音的控制,简单地说,主要有两个基本的着力点,一个是声音放置的着力点,大致在嗅觉区最高处至人中处这一区域,其方向则是由人中内侧向前头顶方向的追求;再一个就是气息支点,主要在横膈膜部位。
但是,要在歌唱发声当中真正控制住声音,则需要更复杂一些的机制或者动作。
以气息支持而言,虽然支点在横膈膜,但这其实也是整体性的机制。首先,气要吸得深,横膈膜下降到最深处,横膈膜周围向外膨胀,但是,不能刻意往下压,要给骨盆横膈膜的、与胸腹间横膈膜相反的动作留有余地,感觉腹下部同时还能向上托住。其次,声音激起,为了让声音唱在气流上,得到气息的支持,在腹下部向上托住的前提下,两肋下也继续保持扩张,直到声音结束为止。
以声音放置而论,其实质就是“运用上方气息通道,即鼻腔与鼻咽腔,使得声音的起唱、过渡音,从喉头进入到鼻梁后面鼻腔的通道上”(【英】露西·马南《美声唱法教程》,摘自《歌唱的艺术》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6年6月第一版第185页)。鼻腔内,控制气流的小肌肉,使得鼻腔内主要气息通道嗅沟裂开与变窄的活动,就是声音放置机制的基本活动方式。“运用声音放置的技巧,要求由声音放置的机制起唱一个音。在声音激起的时候,歌唱者要有意识地把起唱音从喉头进到鼻梁后面的鼻腔通道。这会预先关闭嗅觉区的入口--就是说在发声前的休止符上。这样感觉有时被描述为‘一个鼻梁上的马鞍前穹’,有时被描述为鼻梁上有个搁板或者鼓面。在起始音时,歌唱者应该感觉到嗅觉区入口是突然打开,而在下一个音前的休止时又关闭了起来。”(【英】露西·马南《美声唱法教程》,摘自《歌唱的艺术》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6年6月第一版第186页)。
但是,歌唱的吐字发音的动作实际上是相当复杂的,要把各种复杂动作的劲儿集中于声音放置的着力点上,并不容易。还需要解决其他一系列问题。
说到吐字发音,首先需要强调的是,虽然某些传统声乐理论强调要用咽腔--或者还要加上喉腔和鼻咽腔--来形成字音,但是,事实上,咬字的主要部位还是在唇齿舌以及上下腭。举个例子,一个人如果牙口够硬,可以咬破一个硬核桃;但是,同样是这个人,给他咽喉里放一颗煮熟剥皮的软鸡蛋,可能会把他噎死。腔体里面主要是形成发音的管道,构成声音通道的一部分,而不是用来咬字的。
那么,唇齿舌以及上下腭,要咬字,就必须形成一股劲儿。如果是唱歌,还必须形成一股集中的劲儿。为了适应歌唱发声的需要,这股劲儿应该是稍微向前的撮劲儿。
从歌唱发声的角度来讲,发音管本身已经在发声当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那么,声音就不应该继续停留在发音管,而应当被发出来要把声音发出来,也要有一股向前的劲儿。
当然,直接把声音从口腔发出来,没有一个着力点,那也控制不住声音(或者要使很大的向下坐向后靠的劲儿来把声音拽住,以形成控制的状态)。这个地方就用到声音放置了,这是另外一个控制声音的着力点。
要把咬字跟声音放置结合起来,就要在向前的撮劲儿当中增加一点儿向上的挑劲儿,使得咬字与声音放置统一起来。
如果把上面这两股劲儿统一起来,再让这些劲儿跟发音管乃至声音通道协调起来,进而跟气息支持协调起来,声音控制的问题大体上就可以解决了。
当然,把撮劲儿跟挑劲儿结合起来的统一要求是相当高的,不能强行拼接两股劲儿,也不能硬顶着或者蹭着从嗅觉区最高处到人中处的这一区域的任何质点,而是要以哼的点来加以统一。结果,至少在感觉上,哼的点儿既是声音放置的点儿,又是咬字的撮劲儿的点儿。
也许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来解决撮劲儿跟挑劲儿的结合问题,而我主要是靠上述第一条、第二条练习来努力解决上述问题的。尤其是第二条练习,一个四不像的声音,难以靠文字来准确描述,只能用直接演示来加以介绍,但我觉得对于解决问题还是有一定的好效果的。
第三条到第六条,母音练习,除了要求在弹唇和小开口咽音的感觉的基础上进行,还要求其他四个母音都要发到ri音的前面,不能发到ri音的后面。哪怕母音听起来不够标准或者不够“字正腔圆”,都要坚持这个原则。在这个过程中,特别强调发所有的母音,舌头的位置都不能靠后,舌尖必须抵住下牙龈。
为了解决哼点的准确性问题,实际上也是为了声音放置的位置或者着力点的准确性问题,建议在弹唇之外的其他五条练声曲的音阶练习当中,都以哼气泡音作为引子。也就是说,在上述五条练习的一开始,都先哼一串哼向鼻咽腔的气泡音,然后让弹唇的声音、咽音和母音在气泡音的位置、状态及感觉上激起,可能会让它们的着力点及共鸣焦点都异常清晰精确。这一点特别重要。
在练声曲的音阶之前,加一串气泡音,实际上也减弱了练声曲练习的气息的力量,使得整个练声曲的音阶练习都能在比较轻柔的状态下练习,声音也带有轻声的性质。但是,轻声练习正好可以避免练声当中出现的导致身体及发声器官僵化的弊端,也是练声所需要的。
当然,六条练声曲的音阶练习,不仅仅是解决声音控制的问题,还要解决其他问题,至少还要解决嗓音的发声机能的锻炼的问题。
2014年12月22日晨8点30分左右发第二稿,至10点05分定稿。
第二篇:如何做好审计质量控制的心得体会
在强化质量管控、防范系统风险方面的情况说明
上海沪港金茂会计师事务所 王云飞
我们会计师事务所在日常审计工作中,十分注重对质量的控制,防范系统风险,下面是我们工作中的心得体会:
一、信息及时反馈制度
在审计项目中注重客户信息反馈工作。一方面我们注重审计过程 ……此处隐藏5720个字……土建材料管理尤其重要,如砂石、钢筋、扣件、水泥等等,不然会出现监管不力,进场材料难免不会出现水分的问题;
第三:项目主管领导要不定时地组织合约、技术及材料人员进行成本分析,分阶段进行项目成本摸底控制,从过程中发现问题进而解决存在的问题。
第四:在能够满足工程技术、施工规范的前提下,材料的规格、品种可以进行变通,(前提是要做好监理、业主的工作),这样做可以成倍地降低成本,比如前面提到的7000多米yjv三芯电缆在订货过程中我们主动要求材料订购人员采购二芯yjv电缆,取得良好的效果。
第五:要严格控制劳务施工主材用料,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监管,必在时全程进行旁站。
我们的企业必须培养一批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出效益的优秀项目管理人才。这些人应该具备成本意识高、大局观念强、基础扎实、有底气、能吃苦耐劳。一个优秀项目管理者必须具备管理思路清晰、明了,不管什么时候都能够掌控整个工程的动态过程及成本的节点控制。
总之,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应该具备干一类工程有一份
第五篇:矢量控制学习心得体会
矢量控制学习心得体会
这学期跟着严老师学习了运动控制这门课程,加深了对电机拖动在实例中的运用,而矢量控制实现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测量和控制异步电动机定子电流矢量,根据磁场定向原理分别对异步电动机的励磁电流和转矩电流进行控制,从而达到控制异步电动机转矩的目的。具体是将异步电动机的定子电流矢量分解为产生磁场的电流分量 (励磁电流) 和产生转矩的电流分量 (转矩电流) 分别加以控制,并同时控制两分量间的幅值和相位,即控制定子电流矢量,所以称这种控制方式称为矢量控制方式。
异步电动机的动态数学模型是一个高阶、非线性、强耦合的多变量系统,虽然通过坐标变换可以使之降阶并简化,但并没有改变其非线性、多变量的本质。因此,需要异步电动机调速系统具有高动态性能时,必须面向这样一个动态模型。按转子磁链定向的矢量控制系统便是其中一种。异步电动机经过坐标变换可以等效成直流电动机,那么,模仿直流电动机的控制策略,得到直流电动机的控制量,经过相应的坐标反变换,就能够控制异步电动机了。由于进行坐标变换的是电流的空间矢量,所以这样通过坐标变换实现的控制系统就叫作矢量控制系统,简称vc系统。在设计矢量控制系统时,可以认为,在控制器后面引入的反旋转变换器vr-1与电机内部的旋转变换环节vr抵消,2/3变换器与电机内部的3/2变换环节抵消,如果再忽略变频器中可能产生的滞后,则图6-53中虚线框内的部分可以完全删去,剩下的就是直流调速系统了。可以想象,这样的矢量控制交流变压变频调速系统在静、动态性能上完全能够与直流调速系统相媲美。
矢量变换包括三相/两相变换和同步旋转变换。在进行两相同步旋转坐标变换时,只规定了d,q两轴的相互垂直关系和与定子频率同步的旋转速度,并未规定两轴与电机旋转磁场的相对位置,对此是有选择余地的。按照图6-53的矢量控制系统原理结构图模仿直流调速系统进行控制时,可设置磁链调节器a?r和转速调节器asr分别控制?r 和 ? ,如图6-55所示。为了使两个子系统完全解耦,除了坐标变换以外,还应设法抵消转子磁链?r 对电磁转矩 te 的影响。比较直观的办法是,把asr的输出信号除以?r ,当控制器的坐标反变换与电机中的坐标变换对消,且变频器的滞后作用可以忽略时,此处的(? ?r )便可与电
机模型中的(? ?r )对消,两个子系统就完全解耦了。这时,带除法环节的矢
量控制系统可以看成是两个独立的线性子系统,可以采用经典控制理论的单变量线性系统综合方法或相应的工程设计方法来设计两个调节器a?r和asr。应该注意,在异步电机矢量变换模型中的转子磁链 ?r 和它的定向相位角 ?都是实际存在的,而用于控制器的这两个量都难以直接检测,只能采用观测值或模型计算值。
要实现按转子磁链定向的矢量控制系统,很关键的因素是要获得转子磁链信号,以供磁链反馈和除法环节的需要。开始提出矢量控制系统时,曾尝试直接检测磁链的方法,一种是在电机槽内埋设探测线圈,另一种是利用贴在定子内表面的霍尔元件或其它磁敏元件。 从理论上说,直接检测应该比较准确,但实际上这样做都会遇到不少工艺和技术问题,而且由于齿槽影响,使检测信号中含有较大的脉动分量,越到低速时影响越严重。因此,现在实用的系统中,多采用间接计算的方法,即利用容易测得的电压、电流或转速等信号,利用转子磁链模型,实时计算磁链的幅值与相位。利用能够实测的物理量的不同组合,可以获得多种转子磁链模型。电流控制变频器可以采用如下两种方式:1.电流滞环跟踪控制的chbpwm变频器,2.带电流内环控制的电压源型pwm变频器。带转速和磁链闭环控制的矢量控制系统又称直接矢量控制系统。在磁链闭环控制的矢量控制系统中,转子磁链反馈信号是由磁链模型获得的,其幅值和相位都受到电机参数 tr 和 lm 变化的影响,造成控制的不准确性。
有鉴于此,很多人认为,与其采用磁链闭环控制而反馈不准,不如采用磁链开环控制,系统反而会简单一些。在这种情况下,常利用矢量控制方程中的转差公式(6-135),构成转差型的矢量控制系统,又称间接矢量控制系统。)它继承了第6.5.2节基于稳态模型转差频率控制系统的优点,同时用基于动态模型的矢量控制规律克服了它的大部分不足之处。图6-60绘出了转差型矢量控(请勿抄袭WwW.)制系统的原理图,其中主电路采用了交-直-交电流源型变频器,适用于数千kw的大容量装置,在中、小容量装置中多采用带电流控制的电压源型pwm变压变频器。i*
sm
和i*
st 经直角坐标/极坐标变换器k/p合成后,产生定子电流幅值给定信号 i*s 和相角给定信号? *
s 。前者经电流调节器acr控制定子电流的大小,后者则控
制逆变器换相的时刻,从而决定定子电流的相位。定子电流相位能否得到及时的
控制对于动态转矩的发生极为重要。极端来看,如果电流幅值很大,但相位落后90°,所产生的转矩仍只能是零。由以上特点可以看出,磁链开环转差型矢量控制系统的磁场定向由磁链和转矩给定信号确定,靠矢量控制方程保证,并没有实际计算转子磁链及其相位,所以属于间接矢量控制。矢量控制方法的提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然而在实际应用中,由于转子磁链难以准确观测,系统特性受电动机参数的影响较大,且在等效直流电动机控制过程中所用矢量旋转变换较复杂,使得实际的控制效果难以达到理想分析的结果。
在以后的发展中,采用高速电动机控制专用dsp、嵌入式实时软件操作系统,开发更实用的转子磁场定向方法和精确的磁通观测器,使变频器获得高起动转矩、高过载能力,将是未来矢量控制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无速度传感器的交流异步电动机驱动系统和永磁电动机驱动系统控制也是开发热点之一。永磁电动机驱动系统由于它的高效、高功率因数、高可靠性而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无刷电动机的无位置传感器控制和正弦波电流控制,在应用方面已趋成熟。开关磁阻电动机在许多领域应用也取得了很多进展。
文档为doc格式